李炳校本STEAM課程

以「」作課程設計理念,整合出李炳STEAM課程。

課程提供貼近生活的議題為學習情境,配以「設計循環」為主軸,

讓學生應用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,以發展探索、思考、

分析、創造等能力。

 

:期知識 引發好奇

(增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,培養學生的好奇心)

:增廣見 認識世界

(認識可持續發展目標,拓寬國際視野。發展二十一世紀技能,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)

:提出題 尋求答案

(訓練學生思考,提出及分析問題,整理數據,作出結論。)

計思維 迎刃而解

(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,引導他們運用設計循環,加上創意思維及以人為本方式解決難題)


李炳STEAM課程「望聞問設」——承傳中華智慧,啟發創新實踐

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醫學的「望聞問切」是中醫診斷病情的重要方法,強調從觀察外在現象到深入探究內部問題,最終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。這一智慧為我們的教育創新提供了深刻的啟發,成為李炳STEAM課程「望聞問設」設計理念的核心靈感。


中醫的「望聞問切」與STEAM的「望聞問設」

中醫的「望聞問切」從觀察開始,逐步深入,最終通過診斷進行治療。這一方法論不僅是醫學的精髓,更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問題解決的全面思考和系統分析。李炳STEAM課程秉承這一智慧,將其融入現代教育,通過「望、聞、問、設」的學習流程,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、分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。

1. 望:情境設入,激發好奇

在課程中,我們模仿中醫「望診」的方式,首先為學生設立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,透過具體的問題或故事引入主題。比如,當討論如何降低家庭碳排放時,我們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家庭能源使用情況。這一過程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還幫助他們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認識。

2. 聞:資料搜集,拓展視野

正如中醫的「聞診」需要通過多角度了解病情,我們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收集相關數據和資料,從新聞、科學原理和數據分析中深入探索問題。例如,學生在了解碳排放主題時,會查閱各種能源使用的碳排放數據,學習如何計算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。

3. 問:問題分析,提出假設

「問診」是中醫辨證的重要步驟,同樣,我們在課程中鼓勵學生針對問題提出假設並進行分析。學生會列出他們關注的核心問題,例如「哪種家用電器的碳排放最多?」或「如何設計一個低碳的家庭用電方案?」通過這一環節,他們學會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。

4. 設:創新設計,實踐解決

「設」對應中醫的「切診」,是實踐的關鍵環節。我們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,設計具體的解決方案,例如設計一款低碳排放的設備,或為學校提出節能建議。在設計過程中,他們經歷反覆的測試和改進,從實踐中驗證並完善自己的想法。


承傳中華智慧,培養創新人才

李炳STEAM課程的「望聞問設」不僅是教學方法的創新,更是對中華文化智慧的承傳。我們希望學生在學習中理解,古人的「觀察-分析-實踐」思維模型不僅適用於醫學,同樣能啟發現代科學與工程的創新。這種從觀察到實踐的系統思維,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,也為他們未來面對複雜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引。


 

STEAM教育

跨學科整合

2016-2017全方位學習日 「活學STEAM 活在TEAMS 之決戰李炳三道館」

2017-2018全方位學習日  「i+」研發智能產品

2018-2019全方位學習日  「i+ 之古今創奇職」研發智能產品

2019-2020全方位學習日   「炳訊2之學是學非」

2019-2020全方位學習日   「彈碌轉撞飛跳碰」

多學科整合 

校外活動及比賽

2020-2021校外比賽

2021-2022校外比賽

2022-2023校外比賽

得獎情況 

學生作品

學生研發作品

STEM作品冊(2016-2020年度學生作品)

校外活動

課後活動

實驗短片

萬樂冒險   

史萊姆有毒?!DIY無毒Slime更好玩

溶岩燈

 

STEM ROOM

學校作品

學校自製教具